2025年6月3日,沈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培育工程毕业答辩会顺利举行。参加答辩会的有旅游管理专业匠苗李采桐、杨佳聪和土木工程专业匠苗李正潮。此次答辩会不仅是对匠苗们专业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,更是落实辽宁省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培育工程,深化产教融合、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实践。

图:专家评委、学院师生合影留念
在旅游管理专业答辩现场,李采桐、杨佳聪两位学员围绕自身专业领域,结合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工作需求,就论文的选题意义、研究目的、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。李采桐以家国情怀与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融合—“蓝海故事”茶艺设计为题,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与当代海军战士的家国情怀结合起来,融合海军“奔向深蓝”的使命与茶文化“淡泊不争”的哲学,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茶艺表演体系,既为古老的茶艺创新提供了新思路,亦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文化表达的新路径。

图:李采桐同学在答辩
杨佳聪聚焦关东宴席的文化特质与现代转型,通过梳理关东宴席“因地制宜、多元共生”的设计传统,解析其适应严寒气候的烹饪技法体系,以及融合满族、朝鲜族等多民族习俗的礼仪规范,以“热情豪爽”的待客之道与“围炉而坐”的空间营造,体现出东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情的珍视。

图:杨佳聪同学在答辩
在土木工程专业答辩现场,李正潮围绕辽宁地区工程检测技术创新与应用展开答辩,本次答辩论文选题紧扣辽宁地区工程建设需求,涵盖混凝土结构实体工程、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、大数据背景下检测等多项技术。相关技术在全球陆地单机容量最大(18MW)华能仙人岛热电厂风电项目、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、营口建发盛海有色科化有限公司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,体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。

图:李正潮同学在答辩
沈阳大学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培育工程自启动以来,始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,紧密围绕辽宁省产业发展需求,构建了“理论 + 实践 + 创新”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。通过建立双导师制,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项目研发与生产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,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。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,其中,学员李正潮于2025年4月当选全国劳动模范,同月当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理事,学员李采桐获得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,学员杨佳聪获得“辽服杯”中国创意星厨争霸赛西餐主菜赛特金奖。
本次毕业论文答辩的顺利完成,标志着我校圆满完成首届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各项培养任务,学员即将走出校园,投身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。未来,沈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培养模式改革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助力辽宁产业转型升级,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打造新时代“兴辽工匠”品牌贡献力量。


图:三名“兴辽未来工匠”学员与应用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合影留念
(审核:王靖 董海)